清代两立两废的太子,从恪尽职守到骄横跋扈,最终为他人做了嫁衣“开运体育官方网站”
栏目: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:2023-05-17
赫舍里氏是康熙的第一位正妻,她的早逝曾让康熙忧伤不已。
本文摘要:赫舍里氏是康熙的第一位正妻,她的早逝曾让康熙忧伤不已。

赫舍里氏是康熙的第一位正妻,她的早逝曾让康熙忧伤不已。因为感念皇后的贤淑,加之胤礽又是他们唯一的明日子,康熙自是对其痛爱有加。康熙十四年(1675)六月,正值皇后去世一周年之际,康熙决议册立刚满一周岁的胤礽为皇太子。特公布谕旨于礼部:“帝王绍基垂统,长治久安,必建设元储,懋隆国本,以绵宗社之祥,慰臣民之望。

朕荷天眷,降生明日子,已及二龄。兹者钦承太皇太后、皇太后慈命,建储大典,宜即举行。今以明日子胤礽为皇太子。

尔部详察应行仪式,选择吉期具奏。”随后,礼部选定同年十二月十三日为吉日。这一日,胤礽被正式授予了象征着皇太子身份的皇太子册、宝,名正言顺地坐上了皇太子的宝座。

胤礽在成为皇太子之前,就一直是由康熙亲自抚育的。在被确立为皇太子之后,康熙更是对其倾尽全力悉心造就。康熙是学识渊博之人,对自己未来的接棒人自然也寄予厚望,为此他亲自厘定了全面、周密的目标与步骤,对太子教育甚严,无论寒暑从无中断。

太子亦勤学好问,看待学习认真严肃,从无懈怠。康熙曾言“皇太子从来惟知念书,嬉戏之事一切不晓”,再加之太子天资聪颖,学业进步很快,早在十几岁时,就已经能熟练运用满、汉、蒙三种文字,娴驭武功,“骑射、言词、文学,无不及人之处”。等到太子年事稍长一些之后,康熙便开始向他教授治国之道。

“告以祖宗典型,守成当若何,用兵当若何;又教之以经史,凡往古成败、人心向背,事事精详指示。”而身为储君的胤礽也具有较高的政治天赋。

在康熙亲征噶尔丹时,曾让皇太子署理朝中事务。胤礽不负众望,恪尽职守,赢得满朝的拥戴。而康熙帝也对他的体现十分满足,他给皇太子的朱批说:“皇太子所问,甚周密而详尽,凡事皆欲明悉之意,正与朕心相同,朕不胜喜悦。

且汝居京师,管理政务,如泰山之固,故朕在边外,心意舒畅,事无烦扰,多日优闲,冀此岂易得乎?朕之福泽,想由行善所致耶!朕在此凡所遇人,靡不告之。因汝之所以尽孝以事父,凡事皆老实敦切,朕亦愿尔年事遐远,子孙亦若尔之如此尽孝,以敬事汝矣。

因稔知尔诸事审慎,故书此以寄。”就这样,皇太子在父亲的喜爱和眷注之下幸福地发展起来。康熙不仅十分用心培育胤礽,也尽全力给予自己所能给的一切。为了培育太子,康熙甚至打破自古以来封开国家有关天子和储君之间的规则,破格树立胤礽的权威;并划定每年的元旦、冬至、千秋三大节,百官都要对皇太子行二拜六叩之礼;甚至为了维护太子的职位,还不惜罢斥重臣纳兰明珠。

不得不说,康熙是一位称职的慈父。但也正是康熙不分轻重的溺爱和骄恣最终惯坏了儿子,使得养尊处优的胤礽逐渐变得骄恣跋扈、不行一世起来。胤礽不再像幼时那样谦和有礼,脾气变得日益急躁起来。动不动就任意鞭笞诸位王公大臣,随意处置忤逆自己的人;历次外出巡游都肆意浪费浪费,甚至还下令当地官员搜刮民脂民膏……但对于这一切,康熙总是持宽容容隐的态度。

纵然对太子的行为实在看不下去,也只是一批批地更换太子身边的侍从,认为太子品德不坏,纵然犯错也一定是他身边的小人挑拨所致。康熙的这一举动,更使得太子肆无忌惮起来。

长此以往,康熙以为自己不能再坐视不管了。于是在康熙三十七年(1698),康熙帝封爵皇宗子胤禔为多罗直郡王,皇三子胤祉为多罗诚郡王,皇四子胤禛、皇五子胤祺、皇七子胤祐和皇八子胤禩均为多罗贝勒,并宣布这些皇子在受封之后可以到场国家政务,并分拨佐领,各有属下之人。

此次分封皇子的做法,相对削弱了皇太子的权力,太子一向犷悍,早已在众皇子间树敌颇多。如此一来,随着诸皇子权力的增加,他们与皇太子之间的矛盾也就越发显著起来。康熙帝原本的意图是想磨练太子,并让其有所收敛。

然而,胤礽却没有丝毫悔改的意思,继续肆意妄为地发挥自己太子的权力和威严。康熙四十七年(1708)五月,康熙帝到塞外出巡,命皇太子、皇宗子、皇十三子、皇十四子、皇十五子、皇十六子、皇十七子、皇十八子随驾。出巡期间,阻挡皇太子的胤禔等皇子向康熙帝陈诉了许多皇太子的不良体现。

好比,说他暴戾不仁,对手下屡施酷刑,以致兵丁“鲜不遭其荼毒”;截留蒙古贡品;放纵身边人敲诈勒索属下等。康熙听后,对太子的做法极其气愤。之后,又遇上年仅7岁的皇十八子胤祄在随驾途中得了急病,不得不留在永安拜昂阿医治。康熙帝为此感应十分着急,而其他的皇子也纷纷表现体贴,并慰藉父皇要注意身体。

而皇太子却始终无动于衷,就像没事人一般。康熙帝很是生气,责备皇太子说:“伊系亲兄,毫无友爱之意。”可是皇太子听后不仅丝毫没有以为内疚,反而以为康熙偏心而愤然发怒。这一下,不禁让康熙追念起自己当年在出塞途中生病时,曾令皇太子与皇三子驰驿前迎。

而胤礽到行宫时,看到自己天颜消瘦,也没有体现出丝毫的忧虑和慰藉之情。将这两件事联系起来,康熙帝越觉察得寒心不已,以为皇太子实在冷漠无情,缺乏仁义之心。可是,这些事情康熙都因为对儿子的疼爱而忍耐了下来。可是,皇太子接下来所做的一件事却触遇到了康熙的死穴。

在那次出巡的返京途中,一天夜里,康熙帝发现胤礽悄悄靠近了他的帐篷,并偷偷摸摸地从漏洞向内里窥视。这个举动不禁让康熙怀疑皇太子可能要“弑逆”,认为皇太子的行为是:“欲分朕威柄,以恣其行事也。”如此一来,康熙就不得不下刻意要将太子废掉了。于是,康熙帝于康熙四十七年(1708)九月初四,在布尔哈苏台行宫中,召集了随行的诸王、大臣、文武官员和侍卫齐聚宫中,涕泪交加地宣读了皇太子胤礽的一系列罪状,并上谕曰:“太祖,太宗,世祖之缔造勤劳与朕治平之天下,断不行以付此人矣。

回京昭告于天地、宗庙,将胤礽废斥。”就在同一天,康熙帝还接到了皇十八子胤祄的死讯。这两件事对于康熙来说,都是相当极重的攻击。康熙帝惆怅不已,一连六日“未尝安寝”,通常提起都涕泣不已。

九月十六日,康熙帝回京之后,命人在自己养马的上驷院旁设毡帷,给胤礽居住。又命皇四子胤禛与皇宗子胤禔配合看守。

当天,康熙召集诸臣于午门内,宣谕拘执皇太子胤礽之事。之后又亲拟祭文,于十八日告祭天地、太庙、社稷。遂将废皇太子幽禁咸安宫,二十四日,颁诏天下。

此时的康熙已经步入暮年,废太子一事让他以为心力交瘁。康熙申饬自己的儿子们,希望大家可以就此循分守己,不要再多生事。然而,诸皇子为了争夺皇位,早已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团体。

康熙帝废掉皇太子的举动不仅没有制止他们相互间的争夺,反而让一些皇子重新看到了希望,因而储位之争愈演愈烈,诸皇子为争夺储位而努力运动起来,逐渐形成了九子夺明日的局势。面临皇子间的相互攻击与争夺,康熙意识到要想打破这个局势,必须把太子的缺位补上,以堵塞诸子争储之路。其实,早在最初废掉太子的时候,康熙就开始感应忏悔、痛心了,而且经查实胤礽的罪名也多有不实。于是乎,康熙四十八年(1709)三月初九日,康熙遣官告祭天地、宗庙、社稷,重新恢复了太子的身份。

皇太子虽然获得了复立,但并没有解决掉原有的君储矛盾。胤礽复位之后很快便团结太子党众人再次展开了行动。胤礽潜通信息,求托合齐等人,借助手中之权势,“保奏”他尽早即帝位。这件事让康熙帝再次变得怒不行遏。

康熙五十年(1711)十月二十日,康熙帝以托合齐生病为由,将其解职;同时任命隆科多为步军统领。十月二十七日,又命人将已经解职的托合齐拘禁于宗人府。康熙五十一年(1712),康熙帝决议再废皇太子。

九月三十日,康熙帝向诸皇子宣布:“皇太子胤礽自复立以来,狂疾未除,大失人心,祖宗弘业断不行托付此人。朕已奏闻皇太后,著将胤礽拘执看守。”十月月朔,御笔朱书向诸王、贝勒、大臣等宣谕重新废黜胤礽的理由,并申饬诸臣:“各当绝念,倾心向主,共享太平。后若有奏请皇太子已经悔改从善、应当释放者,朕即诛之。

”十一月十六日,遣官告祭天地、太庙、社稷,皇太子再次被正式废黜,幽禁于咸安宫内。后记虽然康熙对于胤礽的做法痛心疾首,但还是难舍父子亲情。康熙晚年时,也不忘为胤礽作好计划。

他担忧自己去世后,胤礽会遭到不测,特命人于京郊郑家庄修建王府供胤礽居住,以使其安享一生。这位一生跌宕起伏,曾被两立两废的太子,最终于雍正二年(1724)十二月病死于住所,时年51岁。死后被追封为理密亲王,葬于黄花山,谥“密”。


本文关键词:开运体育官方网站

本文来源:开运体育官方网站-www.tutiao.cn